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水利部批准成立“水力动力装置”专业。1980年3月成立自动化工程系。1987年4月成立电力工程系,同年12月组建成立农村电气化学院。1995年10月调整成立电气工程学院。2009年10月由电气工程学院与水利水电工程学院部分学科专业合并组建能源与电气学院。2023年11月调整成立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学院下设学院办公室、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和实验中心,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检测中心、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苏省配用电与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挂靠学院。
学院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强,年龄、学缘、专业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国家级人才4人,省级人才18人次,博士生导师22人,教授和副教授69人,专任教师博士比97.8%。
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电气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2个硕士研究生专业,电气工程、动力工程2个专业学位领域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专业学位硕士专业。电气工程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四期建设工程、“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A类。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2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致高、致用、致远”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980余名。近年来,获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3篇,获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名,获“河海大学优秀主讲教师”3名,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学生获科技竞赛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级奖300余项,其中“挑战杯”“互联网+”等重大创新创业赛事及国家级专业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40余项。研究生获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获批江苏省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计划40余项、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0余家,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1家。学院先后确立了一批优质教学、实践、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
学院科研紧密结合国家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积极承担各类科技项目。近年来,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重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900余项。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发表SC收录论文70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510余项发明专利受理740余项。学院科学研究着眼强弱电结合,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信息技术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存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系统及其控制、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等领域有较强的科研优势。
学院学术气氛活跃,与国内外十余所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互派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等。近年来,培养老挝、几内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超百名,招收留学博士生20余人,留学硕士生50余人。获批教育部“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项目,建设江苏省高校国际联合实验室,多次主办电子工程师协会等国际会议,邀请国际著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
学院办公楼(勤学楼)
学院办公楼